1、三思而后行(拼音:sān sī ér hòu xíng),作宾语、分句,指做事谨慎,小心稳妥,思考后才行动。
2、出自《论语·公冶长》。
(资料图)
3、一. 读音sān sī ér hòu xíng原意 编辑做事谨慎,小心稳妥。
4、二. 解释1.三:三个不同角度(你,我,他)或过去/现在/将来,,表示慎重。
5、指考虑周到,然后再去做。
6、2.站在不同角度,为对方考虑/为自己考虑/为他人考虑,3.从过去的经验;周围的他人影响;未来可能产生的结果中,作出一个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法.三. 出处《论语·公冶长》: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
7、子闻之曰:“再,斯可矣。
8、”“再,斯可矣。
9、”意思:(不同角度)以外,在借鉴以往的经验,就可以了。
10、[1]四. 译文季文子每件事考虑多次才行动。
11、孔子听说这件事,说:“想两次也就可以了。
12、”五. 示例他非常细心,办事总是三思而后行。
13、六. 用法作宾语、分句;指思考后才行动七.典故“三思而后行”的古训出于《论语》,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确,就是教我们要养成做事前多思考的好习惯。
14、“三思而后行”并不是胆小怕事、瞻前顾后,而是成熟、负责的表现。
15、过去,我也是属于做事比较冲动的那种类型的人,做事情的时候往往凭第一感觉,凭一时的冲动,结果有很多时候考虑问题不是很周全。
16、比如有的事,是自己找当事人去说,还是让领导出面去说,效果就有很大的不同。
17、因此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,特别是重大问题时,必须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,拿不准的时候多听听旁人的意见,也很有好处。
18、“三思而后行”对问题的完美解决有很大的帮助。
19、但是在这个快速多变的社会中,稍一犹豫,时机会在瞬间错失。
20、有的时候考虑得太多也是不好。
21、正如鲍威尔曾经讲过的:在作决策的时候需要在掌握40%至70%信息的时候做出你的决策。
22、信息过少,风险太大,不好决策;信息充分了,你的对手已经行动了,你就出局了。
23、中国文化传统非常深厚,我们古代的学究也经常讲“知易行难”,其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是不对的。
24、因为,所谓真知在哪里?世界上任何事情,是非、利害、善恶都是“相对”的,没有“绝对”的,而个人考虑问题的角度、方式、长远都不一样,要达到真知何其难啊!所以,个人而言,站在善良的角度,从个人的主要目的出发,作一次明快的思考旅程就可以了,关键的还是行动。
25、你看,我们伟大的革命实践家孙中山先生提出“知难行易”,就是教导我们受传统文化影响至深的人要实践,勇敢地做决定并实践啊!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关键词: